首页 |新闻 |娱乐 |财经 |科技 |军事 |体育 |游戏 |健康 |汽车

双港特产沈四粉丝 悄悄进入海外市场

2024-12-06 13:19:45 来源:     点击: 字体:

双港特产沈四粉丝 悄悄进入海外市场

双港特产沈四粉丝 悄悄进入海外市场

记者 汪正清

11月25日,双港镇泓宇家庭农场的粉丝制作现场一片繁忙景象,热气腾腾的大锅前,一根根“银线”从特制的漏勺里落入锅中,不一会儿,晶莹剔透的纯手工红薯粉丝就新鲜出锅,送入冷库凝固。近年来,该农场将粉丝产业做大做强,注册“沈四”品牌,研发藕粉丝、紫薯粉丝等新品种,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,不仅畅销大江南北,还远销到台湾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。
该镇合蒲社区7组农民沈友军在兄妹中排行老四,周边邻居都称他为沈四。近年来,他创办泓宇家庭农场,占地面积300亩,利用家乡的黑土地,以自家种植的优质红薯为原料,利用祖传手艺加工粉丝,并且注册为“沈四”牌粉丝,在网上十分热销。“沈四”粉丝因光洁透亮、劲道耐煮、口感爽滑而倍受食客青睐,从而成为双港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。他的粉丝不添加其它任何辅料,长时间存放而无霉变、无异味。现在经过包装已经打入国内10多家知名超市,且远销到海外的一些国家。



90年代初,沈友军的兄弟姐妹都外出打工,手里的田地都甩给了沈友军,加上自己的承包田,一共有30多亩。尽管那个时候种田成本高,每年挣不了多少钱,但他夫妻俩坚持了下来,也摸索到了规模种田的“窍门”。因为田地捆住了手脚,不能外出挣钱,他们夫妻俩一合计,决定流转附近群众100多亩土地,准备大干一场。大家都知道沈友军是个“田把式”,附近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愿意把田地托付给他。虽然有些田块零散,有的地处偏僻,还有的机械无法进场作业,造成管理上的很大难度,但是沈友军凭借多年的种田经验,依旧干得有声有色。



看到种田的商机,2013年春,沈友军注册成立了响水县泓宇家庭农场,起初种植普通粮食作物,苦是吃了不少,但是收益并不高。近几年,他看到周边不少农户种植红薯和紫薯加工粉丝发了财,他也试种了三四十亩红薯,加工粉丝,年底一合计,亩效益在8000元左右,是种玉米、小麦的10倍。“种了几年的红薯,也积累了不少经验,但是我始终保持用纯红薯粉加工粉丝,不掺假、不加胶,保证产品质量,对消费者负责,这样生意才能做长久。”沈友军对记者说。



沈友军种植红薯、加工成粉丝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,还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。目前,在他的带动下,当地有100多位农民也靠种植红薯、加工粉丝走上致富路。每到农忙季节,沈友军需要帮手,都是优先考虑当地的低收入群众。眼下,正值生产粉丝的旺季,沈友军又开始忙碌起来。走进泓宇家庭农场,家前屋后挂满洁白的粉丝,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抢眼。工人们正在沈友军的组织下加工生产粉丝,和粉、揉面、敲打、挤压、入锅、漂洗……粉丝挂在竹杆上被抬到阳光下晾晒,所有加工流程井然有序。在他的粉丝加工场地上,每天都有20人左右干活。帮助加工粉丝的师傅每天工资不低于200元,就是老大爷、老太太前来帮忙的,也是120元一天。



由于生产的粉丝质量高,前来上门订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。沈友军说:“近几年粉丝销路好,以后山芋种植面积还会扩大,但是不管怎么忙,我加工粉丝都不会用机器生产,肯定是利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纯手工制作。我可不能为了多出产量多挣钱,而砸了‘沈四’粉丝这个牌子啊!”

免责声明:法制期刊网(www.fzqkw.com)本栏目发布信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丰富网络文化,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法制期刊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,请即徐州视窗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
  • 新闻
  • 国内新闻
  • 国际新闻
  • 社会新闻
  • 娱乐
  • 电影
  • 电视

猜你喜欢

法制期刊网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